“非虚构写作”,真的没有定义吗
2023-02-23 08:59:01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作者:庄永志
摘要: 这些年,每年都会读到同行、作家或学生写的有关非虚构(Non-fiction)的各类论文,可奇怪的是,这些论文很少提到非虚构的定义;最近又
这些年,每年都会读到同行、作家或学生写的有关“非虚构”(Non-fiction)的各类论文,可奇怪的是,这些论文很少提到“非虚构”的定义;最近又有一位准备写毕业论文分析“非虚构”作品的学生抱怨找不到相关的定义,他还转述了一位作家对这个概念的调侃。“非虚构”真的是个无厘头的概念,外延宽泛、内涵不清吗?探究起来,作为外来词的“非虚构写作”既是个文学术语也是个新闻术语。
差不多十年前出版的卡登的《文学术语和文学理论词典》第五版对“creative non-fiction”(“创造性非虚构”)的解释是:“A genre of writing which includes all factually accurate prose that employs literary styles and techniques normally associated with fiction and poetry. The term has gained considerable currency since it first began to be used in the 1970s, though writers have been producing creative non-fiction for centuries.”从这个解释我们至少可以知道:这是一种写作体裁,包括所有运用小说和诗歌所采用的文学风格和技巧的写实的散文或者说非韵文。这个词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使用以来已经变得很流行,尽管作家们写作这个体裁已经有几个世纪。
这个词条还提到了乔治·奥威尔的Reportage(一般译作“报告文学”)作品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江苏人民出版社译为《巴黎伦敦落魄记》),与汤姆·沃尔夫、诺曼·梅勒等人有关的the New Journalism(一般译作“新新闻”)。
英语新闻界本来有“文学性新闻”(Literary Journalism)这个概念。曾任哈佛大学尼曼项目总监的马克·克雷默在与人合编的Telling True Story(中国文史出版社译为《怎样讲好一个故事》)中列举了“非虚构写作”的七个不同说法:叙事新闻(narrative journalism)、新新闻(new journalism)、文学新闻(literary journalism)、创意非虚构写作(creative nonfiction)、特稿写作(feature writing)、非虚构小说(the nonfiction novel)、纪录叙事(documentary narrative )。
著名的《SAGE新闻百科全书》2022年的第二版依然像2009年的第一版那样对Literary Journalism这个词条有详细的解释。它开头写道:“Literary journalism can be understood as part of the larger genre of literary nonfiction. Literary nonfiction itself is a wide-ranging category that can include journalism, memoirs and other autobiographical writing, essays, history, biography,and scholarly articles.”(文学性新闻可以被理解为范围更大的文学非虚构这个体裁中的一类。文学非虚构本身是一个领域很广的体裁分类,可以包括新闻、回忆录和其他自传体作品、随笔、历史、传记和学术性文章。)
这个词条还解释说:“Literary journalism, sometimes called creative nonfiction, literary reportage, the literature of fact,and the nonfiction novel, is fact-based, in-depth reporting that uses literary techniques of writing.”(文学性新闻,有时被称为创造性非虚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和非虚构小说,它是使用了文学性写作技巧的基于事实的深度报道);词典还简单列举了一些文学性的讲故事的技巧,比如描写、场景设置、对话、戏剧化和人物刻画(description, scenesetting, dialogue, dramat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
这个词条还介绍了文学性新闻的一些特点。比如,篇幅上,既有像琼·迪迪翁的Slouching Towards Bethlehem(中信出版集团译为《向伯利恒跋涉》)那样的文集,也有像盖伊·特立斯的“Frank Sinatra Has a Cold”(上海人民出版社译为《弗兰克·辛纳屈感冒了》)那样的短篇;在表达观点方面,文学性新闻超越了传统新闻的限制,对事实提供了一种细微的解释性观点,也就是有人所说的事实感受;在获取素材的方式上,文学性新闻基于更加广泛、更长时间的研究,可能需要访谈多人、查阅大量文献,可以说是一种沉浸式或者叫饱和式的研究与准备。
我提醒那位学生也是提醒自己:涉及专业概念,要追根溯源、想办法弄清楚,千万不可蒙混过关、闭门造车。
(作者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焦点访谈》前主编)
【文章刊于《青年记者》2022年第22期】
本文引用格式参考:
庄永志.“非虚构写作”,真的没有定义吗[J].青年记者,2022(22):128.
来源:《青年记者》公众号
编辑:小青